天津把“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强调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
为了更好保护盐田鸟类,按照盐业风情区总体布局,坚持“请鸟入岛,伤鸟入棚”的保护理念,自2021年开始,在190号滩开始堆砌人工土坨,并铺设牡蛎皮,区域禁止捕捞丰年虫,帮助候鸟生存繁殖,目前已达十三座,每年吸引鸥、鹬、鸻等候鸟近万只。2024年修建高十米的钢结构观鸟台,为企业掌握生态数据,帮助科普参观提供便利。
十年来,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突破。天津把“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全力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撤销取缔246个工业园区,关停退出3家钢铁企业,有效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分类整治2.2万家“散乱污”企业,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为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腾出宝贵环境容量空间。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近5000万吨压减到3700万吨左右,完成120万户散煤取暖清洁化治理,改燃并网1.1万余台燃煤锅炉。加强转变交通运输结构。从国三阶段汽柴油“连跳3级”,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淘汰黄标车、老旧车70余万辆,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率先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制定实施118项重点任务措施清单,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十年来,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天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全国首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93.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海总面积的9.91%,大力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均为优良状态,每年有百万只候鸟前来栖息。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效应初步呈现。渤海水质优良率提高到70.4%,渤海湾天津段蓝色碳汇总量增长9%,“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蓝色海湾建设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