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作为盐业经营者,只有获取“盐引”才能下场支盐。当时获取“盐引”都有很深的政府背景,如:清初,纳兰明珠的“包衣(仆人)”安岐,依靠其势力成为了长芦盐商,并成为早期天津八大家之一。盐商入场提盐必须持有盐票,认票不认人。“盐帮、艚帮”:在没有火车时代以水运为主,比如:京杭大运河、天津海河都是经济大动脉,河运是成为最赚钱行业之一,也形成艚帮、盐帮。著名的“山西晋商、安徽徽商”,他们的第一桶金也是来自盐业,许多明代晋商用长芦盐,天津“山西会馆”非常有名。
在日本侵华时期,咱们的海盐成为了被侵华日军“重点掠夺”的“战略资源”,当时日军为了获得更多的海盐,在芦台场疯狂开滩约9万亩,并对盐滩进行了占领和封锁。日军不仅仅“免费食用”我们的长芦盐,还把咱们的海盐运回日本,作为他们的化工原料。据史料记载,当时运回日本的海盐多达300万吨,使我们的财政税收遭受重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的盐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盐民支队”,他们曾多次进行抗日斗争,支援根据地,开展反封锁“夺盐”运动。比较著名的一个战役呢,就是“三打九棚”战斗。后来根据“盐民支队”的故事改编成了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盐民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