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沽盐场)是长芦海盐产区骨干企业,具有一千多年的海盐生产历史,是国有独资大型海盐生产企业,SD-001号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也是食用盐行业唯一一个“中华老字号”企业。我们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步履铿锵走好新形势下传统海盐生产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吸耀日之光,凭皓月之力,依沃土之广,聚人文之功”是海盐生产的真实写照,也标志着传统海洋生产企业拥有着丰富的土地、水体资源,依托资源优势,近些年,汉沽盐场实施了“以盐为基础,推进多元发展”的战略转型,在盐业体制改革助推下,我们进一步加快了转型发展步伐,由传统的单一盐业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立体化多元发展,构建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芦台场,始建于公元925年后唐时期, 距今已有1099年的制盐历史。汉沽盐场占地96平方公里,濒临渤海湾,自古为大片退海之地。溯历史源头而上,汉沽的产盐史可追溯到西周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据《周礼》记载:“幽州其利盐”;《史记》也载:“燕有鱼盐枣栗之饶”。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朝廷开始向全国产盐多的郡县派驻盐官。直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唐时期,朝廷派幽州节度使赵德均,在芦台镇设场煮盐,始称“芦台场”,并衍于辽,盛于金,刮土淋卤,锅煎成盐,所产原盐白润透明,品质纯正,是天津境内最早设置的盐场,而且是长芦盐区北场首个盐场,这就是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明清两代,因其所产之盐玲珑剔透、晶莹如雪、品味纯正,故而被誉为“芦台玉砂”,列为皇室贡品。因所产食用海盐品质高,在明清时期更是被列为贡盐,供皇室享用,清人汪砢玉的《古今鹾略》中就说,盐以质量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汉沽盐场就处于长芦盐区的核心生产地,是高品质海盐的黄金产区。同时汉沽盐场是国家首批认定的“001号” 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同时也是食盐生产的“中华老字号”,国企品质,值得放心食用。
我们致力于打造高端海盐国货品牌,为国民提供绿色健康“芦花”牌食用盐。作为盐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品牌,我们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宗旨,持续深入推进“三品”战略取得突出成效,打造“三品”标杆企业。“芦花”海盐从生产工艺上分为两种,一是古法传承的滩晒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取自生态原产地保护区的天然海水,利用泥潭超强的吸附作用将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生态循环后含存大量氨基酸的海水纳潮引进,经过天然晾晒,形成不同浓度的卤水,经过蓝绿藻、硅藻、丰年虫、嗜盐菌等不同的生物闭环天然物理净化后析晶成盐;二是国内唯一采用盐田饱和卤水真空制盐的工艺生产食用海盐,汉沽盐场是中国最早实现产业现代化的精制盐生产企业,是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投资5亿元,新建30万吨/年食用盐公司,全面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提升,完善优化工艺,实现产品质量再次提升,完成了原料卤水过滤系统改造,实现多级过滤,实现产品源头质量管控;实施了加碘自动化改造,解决加碘不稳定问题;完成了产品克重检测全智能化改造,极大保障了产品斤称合格;我们实现了产品松散剂“零添加”、产品全追溯,追溯率位居盐行业首位,确保老百姓放心购盐,竭力保障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首次采用立体仓储系统,系统吞吐量位居盐行业第一。目前,我们依然在追求海盐卓越品质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不断完善调整生产工艺,打造“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并投建鱼籽盐生产线,做国民健康守护者。
天津长芦汉盐现代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汉盐水产示范园区现场。汉盐水产示范园区总规划13000余亩,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现代水产园区起步区,东五付区域,占地2000余亩。以此为坐标,西侧是北疆电厂,东侧是汉盐食用盐公司,南侧是大神塘村,紧邻渤海湾,我们熟知的津门第一缕曙光就在大神塘码头。此地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土地、盐田、海水、北疆电厂热能等独特条件,整合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汉沽盐场盐田虾的特点:“汉盐海泽”品牌汉沽盐场盐田虾,生长在汉沽盐场的百里盐田中,高盐度海水中的盐田虾个个肌肉强韧,活力惊人,堪称虾中的运动健将。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盐田虾生长缓慢、纤维更粗、虾青素含量更高。因为盐度高,较高渗透压下生长的盐田虾口感劲道,肉质弹韧,回味鲜甜。公司愿景:公司以温棚养殖和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为抓手,快速开展盐田虾的品牌建设与营销,通过建设冷库及水产品加工厂,发展苗种、动保、饵料等产业,并实现“五个统一”目标(水产苗种、饵料、养殖、收购、营销五个统一),最终形成工厂化及生态养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冷链物流的对虾全产业链基地。背靠渤海湾、毗邻天津中心渔港、面向京津冀,产业前景未来可期。在此感谢行业内先行先试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对汉沽盐场水产养殖板块发展提供的无私帮助,如大连盐化,作为行业翘楚,一直是我们努力和追赶的对象。
畅游汉盐,将尽情领略奇丽的山水风光,饱餐大自然的秀色,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02 地理位置
长芦汉沽盐场,海盐产场。位于天津市汉沽区。前身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所建的芦台场。辽、金两代盐产兴盛。明代所产之盐已有“芦台玉砂”之称。民国三十七年(1948)芦台场更名为汉沽盐场管理处,1958年定名为长芦汉沽盐场。其前身是后唐同光三年,即公元925年,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为解决军费问题,在宁河芦台镇设立的专门进行海盐生产的芦台场,而这也是天津地区最早的盐场。清光绪《宁河县志》记载:“芦台之盐,始于后唐而盛于辽金,民之食其利者久矣。”其后数百年间,战乱四起,朝代更迭,但作为长芦最老的盐场,这个盐场一直被保存下来。清朝末年,长芦二十余个盐场中只幸存了寥寥几个,芦台场就是其中之一,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长芦汉沽盐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部,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是国内重要的海盐生产企业,是中国盐业生产企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也是北方最早的海盐原生态产地保护地。“汉沽盐场从‘生产设施景观化、生产设备景点化、生产工艺路线与景区一体化’入手,建成了‘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和‘盐业风情游览区’。目前,七彩盐田已成为滨海新区工业游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领略工业生产的场景之美,体验盐工的劳作之美。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内设有长芦汉沽盐业文化展览馆、盐业风情游览区、千年古场文化长廊,地域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墙,古滩遗迹、抬盐、扒盐、拉大碡、盐塑体验、科普教室等研学项目,八卦滩文化体验、古法海盐制作、七彩盐田揭秘、盐滩鸟类健康保护观赏等。
长芦汉沽盐场将以获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津年平均气温12~15°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1月最冷,平均气温-5~-1°C;7月最热,平均气温26~29°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年平均无霜期196~246天,最长无霜期267天,最短无霜期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20~160天;夏季次之,有90~140天;春季55~60天;秋季最短,仅为50~55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550~600毫米,降水日数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约75%。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均日照时数2471~2769小时。